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审计 > 内容

血红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0-09 04:04:45     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56-0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病率高,预后差,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心肌梗死存活率的提高,CHF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急剧增长的心血管疾患,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必将影响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血红蛋白(Hb)是反映机体贫血的一项指标。本文对低Hb即贫血与CHF预后判定及机制做一综述。

1 贫血与CHF预后判定: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见,发病率为4%一55%,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1]。由此推测通过纠正贫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心功能。而纠正贫血会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在以往治疗中相对禁忌。许多研究表明,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贫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2-4]。Silverberg等[4]最先详述了CHF中的贫血,并将纠正贫血作为改进CHF患者临床结果的一种新概念,>50%的CHF患者伴有贫血,且贫血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贫血在CHF患者较为常见,且与其存活率明显相关。den Elzen等[5]在研究CHF患者发生贫血的多因素分析中发现,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Hb水平是CHF患者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一项研究中[6]:选择CHF合并贫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β受体阻滞荆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铁剂、输红细胞等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与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3.9%(23/36)]和总有效率[91.7%(33/36)]均较常规治疗组[33.3%(10/30)和56.7%(17/30)]显著提高(x2值分别为6.73、10.91,P均<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红蛋白(Hb)浓度[(125.0±4.0)、(80.0±7.0)g/L]

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49.6±8.O)%、(34.7±10.O)%]、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0.7)、(6.0±0.4)c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30.1±24.0)、(148.3±30.8)m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72.5±32.0)、(79.7±25.0)m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

2 贫血预测CHF预后的机制:

2.1 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血红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血红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