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通信 > 内容

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2 04:05:55     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技的不断深入研究,斑马鱼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鱼类。但是目前在我国,对实验用鱼仍缺乏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制度。阐述了斑马鱼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常见病原菌的质量控制,以期为实验用鱼的标准化制定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斑马鱼;病原菌;质量控制;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S965.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68-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11B02)。

作者简介杨迟(1990- ),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通讯作者,胡建华,研究员,从事实验动物质量监控。*通讯作者,林金杏,博士,从事实验用鱼类生理功能及质量控制。

斑马鱼作为一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实验鱼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1-3],但我国对其标准化的研究还相对落后[4-5]。随着对实验用斑马鱼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标准化的研究制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微生物的质量控制则是该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笔者分析并整理了由常见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斑马鱼疾病及其相关研究等数据资料,对实验用斑马鱼的微生物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今后实验用鱼的标准化制定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实验用斑马鱼

1.1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又名蓝条鱼、花条鱼等,隶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短担尼鱼属,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斑马鱼整体上呈纺锤型,身体细长,一般成鱼体长3~5 cm,约3~4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每隔1周可进行1次交配,产卵数量在几百粒左右[6-8]。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且鱼体修长,鳍大;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鱼体比较肥大,体色偏淡,各鳍均比雄鱼短小,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9]。

1.2斑马鱼的实验动物化依据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且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10-11]。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其实验动物化的基础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几种生物学优势密切相关:①斑马鱼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胚体透明,易于活体观察;②生长发育快...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斑马鱼常见病原菌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