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临床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8-28 04:07:06     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独溶栓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大小腿周径率、肺栓塞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1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2.5)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67.6%)显著高于对照组(3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良好、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25

临床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等。该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固、血液回流障碍以及管腔阻塞,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介入治疗不仅能消除静脉血栓、促进血液恢复, 且可有效保护静脉瓣功能[2]。为探究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择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4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4例, 上述患者均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断标准[3]相吻合。将上述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7例, 患者年龄23~77岁, 平均年龄(55.3±7.2)岁, 病程1~6 d, 平均病程(3.2±1.5)d;对照组男21例, 女16例, 患者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56.3±7.4)岁, 病程1~6 d, 平均病程(3.5±1.6)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溶栓抗凝治疗, 抬高患肢, 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连续治疗7~10 d。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3~4 d后, 给予患者华法林口服治疗, 两者连续应用4~5 d, 连续2 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0时, 停用低分子肝素, 单服华...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临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7例临床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