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脱贫攻坚 > 内容

核医学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概述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3-16 04:10:11     阅读:

【摘 要】核医学科主要是利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场所,核医学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为保护从事核医学护士的健康,必须加强职业防护,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保障护士职业安全性。

【关健词】核医学;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3-01

职业危险因素自从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 Ramazini 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因素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核医学主要是利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因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灵敏及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1-2]。但是由于在核医学诊治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均是非密封源,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扩散,对医护人员危害极大[3]。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4]。因此,对核医学科护士,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危险因素的防范[5]。核医学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6]。

1.物理性因素

1.1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核医学护士在工作中最主要最危险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是在工作中接触核素131碘。131碘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用来治疗甲亢的主要药物,容易挥发,核医学护士在发放131碘过程中虽然都穿防护服,但是手、头面和脚都是外露,都有被辐射的可能;防护服表面污染,穿防护服出操作区的辐射,核素治疗的复查;患者在治疗或诊断性食入131碘后,随呼吸,唾液排汗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大多数患者在口服131碘注射后不愿到规定的候诊室休息,加大了护士被照射的风险因素。核医学科的防护与放射科不同,核医学科最多能隔挡40-50%放射性的物质,核医学科护士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因蓄积作用所带来更大更多的风险。如会导致晶状体浑浊,白细胞减少,长期风险包括患癌机会增多,也有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和后代出现异常的机会可能会增高。

1.2 针刺伤 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核医学科护士工作紧张而繁忙,更易发生针刺伤。通过针刺伤传播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被污染针头刺伤后, HIV 的感染几率为0.3%, HBV 的感染几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7]。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 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HIV、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源性传播...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核医学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核医学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概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