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 内容

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12 15:03:57     阅读:

摘要:循吏群体形成于汉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亦师亦吏“的双重作用。循吏'亦师亦吏“的角色定位渊源有二:一是儒家'以教为治“的治理思想,二是'以吏为师“的历史传统。二者均滥觞于上古三代,并在后世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汉代循吏通过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育、整顿社会风俗等方式将'以教为治“的观念付诸实践,这对于稳定乡里秩序和促进蛮夷边地对汉帝国的认同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循吏的社会治理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对当代社会治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代;循吏;'以教为治“;'以吏为师“;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4-0047-06

循吏形成于汉代,宣帝以后其队伍不断扩大,成为汉代官僚群体中的特殊类型。循吏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兼具'吏“与'师“的双重身份,不仅涉身于纯粹的行政事务,还要以'师“的身份从事教化工作。①

关于汉代循吏群体的产生原因、政治功能以及影响,前人已做过很多深入研究,似乎题无剩义②,但实际上,若以'以教为治“的思想渊源和'以吏为师“的历史传统为线索,探析汉代循吏的社会治理模式,尚有可阐述的空间。本文即从这一视角入手对该问题进行探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发掘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当代价值。

一、'以教为治“的思想渊源

循吏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1]3317在《循吏列传》中,司马迁借用5位春秋时代良吏的事迹归纳了心中循吏的标准。其中,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1]3767,这说明司马迁把教民看作循吏的主要职责之一。归纳《汉书》《后汉书》所记载的18位汉代循吏,他们大多是郡守或县令等地方官,在治理地方时都十分重视教民。比如,'(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2]3625,'(黃)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2]3631。究其思想渊源,汉代循吏重视教化治理模式源于儒家'以教为治“的思想。

《说文解字》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段玉裁注曰:'上施故从攵,下效故从孝。故曰:教学相长也。“[3]从字面理解,'教“是一个'上行下效“的单向过程。在儒家语境中,'教“是古代中国'政教合一“传统...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