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内容

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0-21 04:05:04     阅读:

摘要: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针对性地调整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高职医学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121-03

信息化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迅速地改變着'教“与'学“的方式,同时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权衡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指标。2000年之后,课程信息化改革实践广泛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支持,提高了一线教师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实际应用为指导,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方便师生获取和利用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但受经济条件、观念、信息技术水平等不同层次因素的制约,信息化教学改革集中在本科大学课程范围内,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广较少[1]。

随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热点。《病理生理学》是高职药学、制药和药品经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肩负着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衔接的桥梁作用,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应用基础。但是由于该课程较为抽象,重点难点知识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解,更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课程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多样

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多样化,学生来源路径广。以我校为例,生源约三分之一来自普通高考招生,一半来自'3+证书“招生,剩余部分来自'三二分段“考试和自主招生。学生来源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普遍薄弱,需要自我补充大量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医学类的知识点的特点。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