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内容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31 06:04:13     阅读:

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曹文轩是一个站在高台上的作家,其身份地位和创作影响力,使他备受关注。无论我们对曹文轩的文学创作抱以怎样的态度,都应该承认他代表中国儿童文学高度的事实。因此,在中国文学整体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在童书出版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

论及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创作成就,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大王书》等作品,的确代表了曹文轩儿童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准,成为我们探讨其创作特点的主要文本。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长篇写作之前,短篇小说为曹文轩提供了最初的美学准备和艺术蓝图,它们同时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曹文轩短篇儿童小说进行脉络梳理和类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初期形成的文学理念,进而触及他的写作内核以及可能包含的问题。

一、儿童视角:一种美学策略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从不刻意凸显自己的这一身份。他始终强调文学的一般性,而不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性,以此表达对文学经典性的追求。有研究者将曹文轩的这种创作形态定义为'非典型性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认为他的作品之所以既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是因为选取了'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经典文学的讲述方式。徐妍:《曹文轩:逆流而上 顺其自然》,《文艺报》2016年4月11日。

实际上,文学的经典性与儿童文学的特性之间并不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关系,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幻想小说《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两者完全可以实现完美融合。但或许正是与其他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刻意强调儿童性却难以抵达文学的经典性不同,曹文轩在将儿童文学特性高高悬置的同时,通过文学性的偏执坚守,使其作品恰恰显示出同时指向儿童与成人的文学感染力。这也是儿童文学发展至今天,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可的儿童文学的理想接受形态。

曹文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儿童文学界的视野。一九八二年,短篇小说《弓》获得《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之后,他以极大的爆发力创作出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短篇儿童小说,受到关注。一九八八年,曹文轩以短篇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摘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显示了他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曹文轩并不刻意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性,但他为孩子写...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