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内容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回顾与瞻望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2:11     阅读: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比较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成就;未来思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11)02-0046-12

'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于1958年正式出现,纳入研究视野是在'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各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相继形成,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迎来了新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学场,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具有先天的比较文学内质因素。

中国少数民族的比较文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内容丰富多彩、发展潜力深厚的一个领域。但是否应冠名为'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却是一个值得再思考的学术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学术界对中国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划分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二元结构的后果。在以往的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中,汉族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研究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而少数民族的比较文学则被称为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的研究。实际上这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复兴之初、中国文学二元结构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产物。随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文学研究中的这种二元结构逐渐会得到改变。

为了阐述方便,在本文的写作中将依然沿用少数民族比较文学这一说法。

一、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的发展成就

1、比较文学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运用及其成果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其中以几部代表作的出现和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成立,以及先后在多所高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为标志。孕育其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几乎同步发展。和中国比较文学的悠久起源一样,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如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具有较长书写传统的民族的非汉语书写有丰富的比较文学内容,如果少数民族这些比较文学的早期成果得到整理和关注,会大大丰富中国比较文学史的书写内容。如唐代维吾尔族诗人僧古萨里将汉语佛经翻译成当时的民族语言即吐火罗语,用艺术的形式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在维吾尔文学史上也被称为第一部小说。在明清之际维吾尔文学又大兴翻译之风,阿拉伯语的《一千零一夜》和波斯语的《王书》等被翻译为维吾尔文,在译者序中阐述了作者的翻译观、翻译中应注意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回顾与瞻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回顾与瞻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