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内容

简论清末民初山西农村社会经济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04 04:23:11     阅读:


  摘 要:清末民初山西逐渐走向衰败。其中原因可从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社会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近代工商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方面分别看出其轨迹。
  关键词:清末民初,山西,农村经济
  山西自古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及至现代,山西因为拥有煤、铁及其它天然矿产和丰富的农产品,被人们视为宝库。清末民初,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及外国资本的入侵,中国农村社会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作为十八行省之一的山西在大气候的影响下,农村社会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山西的农村社会经济一步步走向衰退残破。本文试从社会环境、自然灾害以及近代工商业方面分别探视清末民初山西农村经济逐渐走向现在情形的原因。希望能对家乡今天的发展友一些警戒和借鉴作用。
  1.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山西农村经济
  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的农村,是一片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土地提供了生存资料,但被割碎了的土地同时又限制着小农的视野、活动和发展。陈旭麓认为,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这种生产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内涵和本色,这就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构造,它的稳定性就存在于它的保守性之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开始渗入山西农村社会。清末民初,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开设银行、倾销洋货、搜刮原料、讹诈赔款、掠夺土地等手段,逐渐控制了山西城镇乡村的经济命脉。
  1870年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加紧了对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将中国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据统计,清末民初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洋行在寿阳和榆次等地设立外庄10余处,通过这些洋行,外国商品大量进入山西社会,其中主要是洋布,由于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山西使用洋布的人渐多,洋布使用的普及使得土布市场日益萎缩,许多以生产土布为生的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外国资本主义除了在山西倾销洋货外,还掠夺各种农业原料,中国的出口贸易中,以丝、茶为大宗,其次是棉花、豆类、烟草、糖类等农副产品,1870年的出口贸易中,农副产品占70%。另一方面,清政府摊派的各种赔款是山西人民的主要负担,'甲午赔款,山西年均摊...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简论清末民初山西农村社会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简论清末民初山西农村社会经济.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