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内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及相关理论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1 06:57:09     阅读:


  【摘要】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性存在着,表现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则是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分析'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复杂背景,可以为学习方式的转型找到理论支点,进而发现:倡导研究性学习,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人性中心课程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1.'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现实背景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学习,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强化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1]。提出这一概念的现实背景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及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是当务之急。
  1.1 读、写及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
  我国的语文教育长期被落实为一轮又一轮的'模拟考试“,学生的学习无非是将'标准答案“从课堂的模拟卷到考场的试卷这样一个运作过程,由此导致语文能力培养的全面缺失。
  阅读方面:学生往往抱着'应试“的目的直扑'考核点“,在参考了大量的定论之后,其思维和情感受到定向性限制,很难产生新的想象和独特感悟。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囿于大纲、教学计划、预先设定的重点难点等限制,文本解读也无需太深入。教师和学生不仅难以结成'学习共同体“,而且集体沦为令人生厌的考试机器。学生作文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言为心声“变成赤裸裸的'言为工具“,甚至为求高分而'言不由衷“。至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我国的语文考试向来不考听说,不被学生放在心上,所以听说能力训练很少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1.2 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是当务之急
  学习方式一般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前者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者。后者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使学习变成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过程,窒息人的思维和情感,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忽视学习者的内驱力,不仅难以促进学生发展,反而容易成为学生发展的阻碍。因此,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目前已是当务之急[2]。
  2.'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历史背景
  2.1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及其...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及相关理论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及相关理论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