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内容

30例脑梗塞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10-24 04:07:09     阅读:

LDVT是脑梗死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LDVT可增加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预防脑梗死患者LDVT发生,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了30例脑梗塞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现将本组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病例,年龄53~82岁,女性 19例,男性11例,均为单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左侧18例 ,右侧 12 例,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肢肿胀, 9例患者出现患侧皮肤呈紫红色。

2 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2.1静脉血流瘀滞 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依赖正常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即筒作用和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下肢血流缓慢或瘀滞时,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导致局部血栓形成。本组病例年龄多偏高,因病需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加之心肺及静脉瓣膜功能减退或器质性疾病,使胸腔负压减少,心输出量减少,以上因素均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缓滞状态,加上患者原发病引起肢体偏瘫,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2.2静脉内膜损伤 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黏附其口,发生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静脉内膜损伤因素有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临床常见原因是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液体、某些抗生素及抗癌药物。

2.3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组成成分的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3 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骼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3.2病情观察 注意肢体保暖,观察患肢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的周径,严密观察肿胀消退情况。

3.3抗凝的护理 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注意观察患者出血倾向,如有无牙龈出血,注射部位出血和坏死,注意检查血小板计数。

3.4肺栓塞的观察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在血栓形成1~2w发生,多发生在久卧开始活动时。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2w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30例脑梗塞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30例脑梗塞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