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19-12-29 16:19:40     阅读:


  摘要:经济法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兴趣等不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别很大。可通过在案例选择中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得、采用由案例到理论的案例教学方法、对积极活跃的学生予以激励和表扬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参与积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8)05-0184-03
  
  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能够和学生进行积极而热烈的互动,一直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剃头挑子””头热,教师极力地激发、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但是学生要么是兴趣索然,要么是知识匮乏,形成不了意见,而不能参与案例讨论和互动,致使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表现的类型
  
  (一)根据对案例中提问的反应分类,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一问三不知型。对于案例当中的解决或者处理方法,学生大都答不出来,或者对于涉及的某个知识点,学生印象不深而难以作答,绝大多数学生一问三不知。
  2.少数人回答型。少数学生学习比较扎实,对于某些问题能够回答,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但是整个气氛不够热烈。
  3.大多数人踊跃回答型。对于某些比较浅显或者容易的案例分析,大多数学生踊跃参与,师生互动热烈,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经常出现。
  
  (二)根据学生对案例涉及内容的兴趣分类,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感兴趣型,对于一些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就会专心听课,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中。如对于反不正当竞争的内容和案例,学生感兴趣,听者笑逐颜开,参与者积极性非常高。
  2.不感兴趣型。对于某些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的内容,如对于公司法、企业法中的设立合同和章程的内容,学生兴趣索然,参与热情大大减弱。
  
  二、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不积极的原因
  
  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不积极,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不够
  单纯涉及某一个知识点的案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每个案例都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学生对法律的学习深度有限,往往很难进行融会贯通,...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途径初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