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设定与实现途径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13 06:50:25     阅读: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出现了供给总量过剩、产能结构不合理、成本上升过快等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保证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由于当前农业存在碎片化经营、较高素质劳动力流失以及农业补贴不合理等问题,使农业供给侧改革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设定应进一步具体化,确立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建设,改革当前不合理的粮食补贴制度等现实而具体的目标,并按问题的原本逻辑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目标设定;表达维度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12-0181-04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提出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设定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对于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失衡表现
  (一)农产品供给总量过剩
  当前国民经济领域供给总量过剩不仅表现在工业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也呈现了明显过剩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粮食供给方面的过剩。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粮食总需求同步增长,每年的粮食总需求大约超过粮食产量2500万吨,约占2016年6.162亿吨年产量的4%。然而仅2015年我国实际进口粮食接近1.25亿吨,导致了大概1亿吨的过剩供给[1],粮食库存的大量增加。由于农产品具有比较严格的保质期限制,而且某些农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贬值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对过剩的农产品进行'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
  (二)农产品成本普遍上升
  这种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农产品要素生产率的持续下降,以及生产力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现象持续恶化。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才能使相应的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趋于合理,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成本的普遍上升首先表现在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方面。最近几年大米、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相比,国内价格普遍高出国际价格的1/3到1/2,甚至60%以上[2]。巨大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人为分割,造成了市场要素配置的扭曲,成为当前国内土地...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设定与实现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设定与实现途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