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活动致辞 > 内容

群体感应抑制及其植物病害防控应用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0 04:05:01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许多植物病原菌致病机制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基于群体感应抑制的原理筛选高效的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解决植物病害防治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群体感应抑制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阻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促进信号分子降解及抑制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的群体抑制剂种类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情况,指出群体感应抑制剂并不妨碍病原菌的正常生长代谢,而是抑制群体感应系统,减弱病原菌的毒力,降低其致病性。提出今后应加强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和基于群体感应系统淬灭机制的植物病害防治研究,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绿色安全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植物病害防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群体感应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12-2197-07

0引言

植物病害防治一直备受关注,一些新的防治方法也不断出现,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进出口检疫、抗病品种培育、农业栽培控制、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生防机理治疗等。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防治,该法强调彻底灭杀病原物,然而,由于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Roy et al.,2011),对今后的植物病害防治是巨大挑战,因此,研究更安全的病害防治策略尤为必要。许多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形成受到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影响,致病菌定殖到宿主体内后,在Qs机制调控下激活与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导致宿主发病(程古月等,2012)。此外,由于QS调节,病原菌侵染宿主后能形成生物被膜抵抗宿主的免疫,并产生对药剂的抗性。因此,微生物QS系统的调控通路有望成为病害防治的新靶点(韦柯,2007)。

Fuqua等(1994)发现许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会随着群体密度增加而发生改变,能够分泌毒素、形成生物膜、产生抗生素、生成孢子、发射荧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微生物QS系统的自我调节(程古月等,2012)。在特定环境下,微生物产生并向环境中释放一种被称为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的细胞外信号分子,随着个体密度的增大,信号分子也会成比例增加,当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诱导微生物产生独特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群体感应抑制及其植物病害防控应用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群体感应抑制及其植物病害防控应用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