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活动致辞 > 内容

“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1:18     阅读:

摘要20世纪20 年代初,梁启超开始整理和研究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和古代佛经文化史,就我国佛经翻译做了深入的探索。他划分并论述了佛经翻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翻译文体,总结了古代佛经翻译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直译和意译的交替,论述了佛学与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 佛经 翻译 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20世纪20 年代初,梁启超开始整理和研究我国古代佛经文化史,发表的有关佛学的文章曾两次编辑出版。第一次是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23年编辑出版的《梁任公近著》第一辑,分为上、中、下三卷。第二次是上海中华书局于1932年编辑出版的《饮冰室合集》,收录了梁启超的佛学研究文章18篇。梁启超对于古代佛经翻译的研究便始于这些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有关中国和印度佛教史的,二是有关佛经翻译的,三是关于中印文化交流的,四是关于佛经典籍考释的。1936年,为了更好地推介梁启超对佛学的研究,中华书局又将这些文章专门从《专集》中抽出,编为单行本刊行,这便是著名的《佛学十八篇》。梁启超通过对佛经的深入研究,否定了'汉明永平求法“的传说,认为佛教输入的时间'当以汉末桓、灵以后为断“,'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他又提出《四十二章经》系晋人假托,并不是中国第一部译经,这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虽不能据以做为定论,但无疑对研究佛经翻译的起点可提供一说。

二 梁启超对佛经翻译的分期和翻译文体的认识

梁启超对佛经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与翻译关系最大的还是他对佛经翻译发展不同时期的划分和翻译文体的论述。梁启超在《佛典之翻译》和《翻译文学与佛典》中首次总结了古代佛经翻译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直译和意译的交替。梁启超说:'译事之难久矣;近人严复,标信达雅三义,可谓知言。然兼之实难,语其体要,则惟先信然后求达,先达然后求雅。“梁启超正是依据严复'信、达、雅“的标准,重新审视了古代的佛经翻译,并把古代的佛经翻译分为三个阶段。

1 佛经翻译早期阶段。梁启超认为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大约处于汉末、三国两晋间,其标志为外国人主译,其特点是口授(口述)和笔受(笔译)分家。在文体上就是'未熟之直译“与'未熟之意译“的启蒙时代。这一阶段共译佛经近570部,支谶、支谦、安世高(安清)、竺法护是最杰出的代表。支谶是我国第一个传译和传播大乘佛教般若理论的僧人,他主张译经必须'弃文存质“,即不重文词,但存...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