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范文 > 内容

端午节的起源及文化符号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12 15:08:48     阅读:

端午文化深嵌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是既深远又与近代联系紧密的节日现象。端午文化占据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各个文化层面,是传统文化不断演变、不断深化的过程,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符号。解读这些文化符号对我们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形成可延续性符号有重要价值。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一个文化符号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后人不断地在它本身的意义之上叠加新的意义。从端午节不同起源的解释能看出端午节文化符号的不断演化和形成过程。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从《大戴礼记>夏小正》,到闻一多《端午考>龙的节日》、黄石《端午礼俗史》、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探索》中对端午节来源的探讨,表明端午、粽子和龙舟都与屈原无关,与伍子胥、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以及其他地方性名人无关。通过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向军、方千华《端午龙舟竞渡滥觞之解谜》,范红《端午节起源新考》,宋亦箫、刘琴《端午节俗起源新探》等文章中可以看出,端午节来源的解释大概有'兰浴节“'祭龙说“'夏至说“'禳灾说“'祭祀神话说“'祭天祈年说“等。现在人们了解的纪念屈原说,都是民间附會,是后人在端午节文化符号上的意义叠加。端午节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在此文化母题上叠加时代印记和需求,形成持久且不断更新的节日内涵。

从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和李泽厚《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以及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祭祀和宗教信仰是文明发展的源头,是古人对事物发生、发展的主要认识。因此,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送瘟仪式发展演变成端午节的民俗仪式和形式。由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可以明确看出此观点,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较同意端午节起源于禳灾送瘟、祈求健康的公共卫生事务的观点。

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民俗化发展,是由一种文化符号能不能适应时代的文化需求而做出的适应性改变和综合,包括了最原初的含义,又增加了发展中新的含义,难寻根源。认识到端午的本意对我们分析端午节的视觉符号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从端午节的祭祀到对屈原、伍子胥、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以及其他地方性名人的纪念,再到节日文化的互送礼物以及家庭伦理的出嫁女归家,对女儿的祝福、期盼以及对小女孩的装饰、打扮,...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端午节的起源及文化符号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端午节的起源及文化符号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