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怎么写 > 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04 15:13:25     阅读:

摘 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还有许多方面仍远未达到要求,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欠缺。试图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克服现实困难,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体验性、趣味性;加强学习与培训,提升任课老师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师资队伍不强等问题,从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高校都是刚刚开设这门课程,且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课,学时数不高、多18个学时以内。根据这些学时分配,教师只能围绕着心理基础知识、新生入学适应、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恋爱与性、人格发展与情绪调节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适当开展,一些心理知识及心理体验拓展无法在课堂上过多涉及,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影响了师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有教师教得不认真,有学生学得不认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技能和本领,还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目前,教师们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教学手段上,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讲授、有提问,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由于课时、学生人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缺乏体验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枯燥,没有新意,参与程度不高。

(三)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层次不齐

心...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