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 > 内容

近代中国“泛封建论”的形成过程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8:02:38     阅读:

【摘要】当前学界在争论'封建“词义及演化上出现不少的论述,但是对于当初的历史形成原因却少有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即立足于'知其然“的基础上展开学术论争,对其'所以然“的历史大背景却缺乏足够的阐释。本文尝试在系统梳理'泛封建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以期对'泛封建论“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泛封建论;形成过程

2006年冯天瑜的《'封建“考论》通考古今中外之文献,系统考察了'封建“及其'泛化“的前世今生,掀起了学术界对封建名实之争的新论战。'封建“概念的厘定不仅仅是一个百年争论的学术问题,而是关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话语体系,涉及到对中国近代革命及执政党的历史评价,此争论事关重大,短期内无法得到共识。在此情形之下,系统的考察争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及政治救亡的历史大背景来把握其概念困境就成为'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目前学界有关此类大视野的思考性论著却不多见。

一、'泛封建论'的含义

任何理论都有前提和假设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有坚实的理论大厦的存在。本文中,所谓'泛封建论“是针对建立在以中国三代之封建、西欧中世纪封建及日本中世、近世封建的'封建论“而提出的。此处的'封建论“并非认为上述三地拥有完全一样的封建形态特点,而是在'求同存异“之下得出的通约性特点。'泛封建论“,即冯天瑜所概述的'泛化封建观“,其直接表现即是将中国秦汉以至清这两千余年称之为封建社会,其理论基础是移植西方中世纪和日本中世及近世封建形态(如陈独秀等)、苏俄传入中国的社会形态五阶段论两大来源,其中后者对近代中国封建涵义的'泛化“有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二、'泛封建论“的形成过程

以严复(1854””1921)为代表的近代翻译家在对中西古义'封建“对比了解的基础上,认为西欧的feudalism与中国周初的封建制在形貌上相似,故将feudalism与'封建“在'封土建国“的意思上加以对接,但是在类似的翻译中仍然采取了慎重态度。此后,'封建“一语被广泛采用,或者继续被用于对接理解西方的中世纪,或者在马克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成为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表述语。

1.新文化运动中的'泛化“萌芽。'封建“这一概念出现使用上的变化始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近代中国“泛封建论”的形成过程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近代中国“泛封建论”的形成过程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