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范文 > 内容

山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13 06:57:14     阅读:


  山地(mountain)是指具有一定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地面。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山间盆地和丘陵;狭义的山地仅指山脉及其分支。丁锡祉和郑远昌认为。相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区域都为山地。按照这个定义,我国山地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7%(包括高原和丘陵)。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我国山区的人口约4.4亿,占当时农业总人口的44.7%。可见山地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关于山地的记载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现代意义上的山地研究则始自20世纪初,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山地资源考察,考察涉及中国境内的几乎所有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山地研究的专业人员主要集中于地质、地理与环境学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山地资源、环境、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经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处于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在历史学领域,山区最初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之后才是山区的经济开发进程、社会变化及其环境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山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而人类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逐步加剧,山地灾害有增无减。环境不断恶化,不仅影响着山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平原和低地的安全与发展也构成威胁,所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开始关注历史时期山区的经济开发、社会变化与环境演变等问题,提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试图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以鉴古知今,有益于世。张建民教授所著《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研究成果,据笔者所见,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山区开发进程及其与环境变迁、社会变化之间关系的历史学专著。
  本书以明清时期秦岭”大巴山区的流移集聚与资源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理解、认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高度,着重探讨了历史上秦巴山区的人口运动、资源开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明清时期山区开发、经济增长、社会变迁的显著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就如何正确处理山区经济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全书共12章,58万余字。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学术著作。
  人口、资源、环境是贯穿全书的三个关键词,山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关系是全书讨论的主线索。众所周知,劳动力...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山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山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