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不忘初心主题调研报告 > 内容

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1-28 21:26:38     阅读:

2012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思想品德)。在大赛的模拟课堂环节中,我们拿到的教材内容是思想品德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赛要求在3.5小时内,选手完成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的任务,并用20分钟面对评委进行模拟课堂教学。

在准备过程中,我感觉到这样几个难点:①教材内容少;②每位选手拿到的是统一的素材包;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些难点的突破,都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科学合理地解读,对教材内容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入地挖掘。经过思考,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我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设计的主线,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分块。

导入部分:分段运用资源包中于丹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评述,导入新课,并对'是什么“加以解释。这是本节课的第一板块。

新课部分: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从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角度进行归纳。这是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也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前面教材学过的内容,基于所在学校的相关活动,分别通过三组学生实践活动的汇报,归纳了五项品质,即尊重友善、明辨是非、换位思考、提升素养、勇于负责。

总结部分:梳理知识结构,并结合学校活动进行拓展训练,要求学生设计爱心义卖活动的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上述模拟课堂实例,阐述自己对教材解读的一些浅见。

一、教材解读:做什么?

我理解的教材解读,就是首先对教材进行解构,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着重培养的能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即对教材文本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等。下面,结合案例分析:

1.解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意义及其关键所在;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正确的是非观。

2.建构:在解构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重点讨论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五个优秀品质入手,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责任感,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另外,通过学生课前实践、课上汇报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等等。

解构的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分析、...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