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不忘初心主题调研报告 > 内容

吕赫若小说《玉兰花》隐喻功能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31 06:01:44     阅读:

摘要: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当局推行所谓'战时体制“,军国主义话语权占主导。在必须罩上'皇民化“外衣的背景下,台湾作家创作小说的境遇十分艰难。台湾作家吕赫若使用了隐喻的写作方法,刻画出在殖民统治下台湾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将对殖民的强烈反抗隐喻在了冷静客观的叙事之中。小说《玉兰花》的文本命名和叙事结构是其隐喻功能的具体展示。

关键词:日据时期 吕赫若 《玉兰花》 隐喻功能

台湾现代文学史阶段(1923 ”1949),恰恰是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与国民党统治初期,这一时期的老百姓处于双峰并峙的统治下。两种不同性质的统治,都是黑暗、腐败的,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时世多艰的时期,台湾文坛仍涌现出了大批反抗殖民意识的作家,杨守愚、杨逵、赖和、杨华、吴浊流等都是典型代表。吕赫若(1914”1950)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吕赫若始终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追求台湾重返光明、回归祖国。其小说26篇,创作于日据台湾时期的有22篇,是被迫用日文创作的作品,创作于台湾光复以后的有4篇中文小说。吕赫若的日文小说反映了台湾民众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挣扎和反抗,但吕赫若在创作时,正处在殖民当局所谓的'战时体制“,不仅没有军国主义话语,还要给作品罩上'皇民化“的外衣,因而吕赫若使用了文化隐喻这种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因为只有这样的方法,才最适合在严苛的背景下进行'战斗“。通过隐喻,使语言无限地扩展,使现实在这样的语义中得到最大地扩展,进一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得到无限地扩展,从而也使得社会现实的题材得以隐性化。吕赫若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才使得在'皇民化“运动最猖獗的1942年至1943年,他反而能刻画出在殖民统治和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能够将对殖民的强烈反抗隐喻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如此看来,吕赫若无愧于'台湾第一大才子“的赞誉。

一、小说《玉兰花》文本命名的隐喻功能

小说文本的命名几乎都烙下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深刻意蕴。小说文本的命名在其所指和能指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会在叙述者与读者之间造成了一定的模糊性、多义性、指代性与暗示性,而这样的模糊和暗示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接受者准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所指的符号往往呈现出单纯、明晰的表层含义,而能指则需要作者在创作中借助一定的手法,比如隐喻,来架起一座桥梁,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尽可能地去拉近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多元性、潜隐性、内指性。因此,深...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吕赫若小说《玉兰花》隐喻功能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吕赫若小说《玉兰花》隐喻功能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