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烟草 > 内容

文论热点评述:90年代中国的文化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0:43     阅读:

文化研究在中国作为一个学术热潮发展起来,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它之所以在90年代得以蓬勃兴起,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和中国自身的学术需要是最重要的原因。

1964年建立的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成为挑战传统文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威廉姆斯、霍加特等人阐明了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文化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学术的和想像性的作品--文学、艺术、文化思想等,应该还包括被其他文化定义所排斥的领域:日常生活方式、生产机制、家庭结构、社会机构等。伯明翰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动向是探索通俗的、下层阶级的文化,用这种边缘化、亚文化的表述,来对抗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也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但是和英国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多是以大众文化为目标进行批判。在霍克海姆、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中,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单面性、控制性等特征,压制了人的创造能力与想像力。他们结合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揭示当代社会的异化本质和反人性的特点。

后来文化研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以詹姆逊、赛义德、米勒等人为代表,他们把研究视野对准了种族、性别、阶级、大众传媒等,使文化研究走向了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另外,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使中国文化研究从语言的层面切入,探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习俗;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史学理论,使中国文化研究者得以剖析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中,权力的主导作用和话语的中介作用。西方文化研究的这些理论流派,为中国学界提供新的学术视野,展示了新的学术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研究的面貌。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进入90年代,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商业气息、经济意识充斥着各个领域。此时的知识分子,已失去了以前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面对此种形势,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愿沦为社会的看客,他们要参与社会的发展,要重新夺回其失去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面对着国内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贪污腐败、下岗失业等,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被激活。于是他们更多地关注文学、艺术以外的领域。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工业突然"崛起",大众文化有如一片燎原大火蔓延全国,使中国的文化景观在短短几年内一下子改观,批评界和理论界对此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而文化研究...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文论热点评述:90年代中国的文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文论热点评述:90年代中国的文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