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脱贫攻坚 > 内容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11-03 04:07:04     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方法:做好妇科盆腔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观察,协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证率。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防治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4(a)-000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盆腔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下肢DVT发生后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而栓子脱落,则可引起肺栓塞(PTE),危及生命。2006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妇科盆腔手术病人289例,进行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收到良好效果。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08年12月,我科行妇科盆腔手术289例,病例中年龄39~68岁,平均54岁;体重49~76kg,平均64kg。其中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疾病266例,恶性肿瘤23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症12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1.38%。发生DVT的时间为术后5~9天,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苍白、肿胀、疼痛,皮温降低,活动后加重,1名患者足背动脉触不清。4名患者经抗感染、抗凝、溶栓等积极治疗及严密的护理,血栓症状于5~12d消失,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2讨论

Virchow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液形成的三大因素,任何外界因素最终都通过这3个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诱发血栓形成[1]。下肢DVT形成好发于手术后,特别是盆腔和髋关节手术,因为手术同时制动使血流减慢,手术的创伤可引起血管壁损害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为保护切口,腹部压沙袋,卧床休息3~5天,下肢静脉受压,血流较慢,最终促使血栓形成。我科通过针对血栓形成因素实施预防性护理,有效地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2.1术前护理

2.1.1高危因素评估正确评估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做好术后预防下肢DVT形成的关键。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合并有脑血管病史、年龄大于60岁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是诱发DVT...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