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内容

抗癫痫药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1 04:09:41     阅读:

[摘要] 临床医学上一致认为药物的基因多态性对于抗癫痫药的个体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出现不同的药理和毒理作用。遗传药理学是一门遗传学学科,随着人们对遗传药理学的深入研究,个体化用药有了新的局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抗癫痫药的种类及其疗效,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基因多态性对抗癫痫药疗效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癫痫药;基因多态性;疗效;药物代谢;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59-03

通过对抗癫痫药的代谢以及不良反应等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基因多态性对抗癫痫药的影响,从而提高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降低抗癫痫药不良反应的几率[1]。

1 抗癫痫药的种类及其疗效分析

抗癫痫的药物在中国的起源较晚,至20世纪90年代,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的种类还是比较少的[2-3]。90年代后,抗癫痫药开始被广泛的研制出来,在1993~ 2000年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一批新型的抗癫痫药,拉莫三嗪(lamotrigine)、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托吡酯(topiramate)、加巴喷丁(gabapentin)、非氨酯(felbamate)以及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等用于临床中[4-6]。目前,关于抗癫痫药正在大量的研制中。

1.1 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

拉莫三嗪是一种苯三嗪类的广谱抗癫痫和抗躁郁症药物,是一种治疗癫痫局限性发作的辅助性药物[7]。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的通道,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拉莫三嗪的蛋白结合率在55%,半衰期约15~30h,肝脏清除90%。常见的副作用是眩晕、复视、共济失调、头痛、抽搐、失眠或嗜睡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皮疹、中毒性的表皮坏死溶解以及Stevens Johnson综合症等[8-12]。此外,部分患者伴有肝、肾衰竭、关节炎以及弥散性的血管内凝血(DIC)等超敏反应[13]。

1.2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

奥卡西平通过阻断脑内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稳定神经元细胞膜,抑制神经元重复放电并减少突触冲动发放,减少纹状体和皮层神经元的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从而减少皮质纹状体突触的谷氨酸能冲动的传导[14]。其蛋白结合率在40%,半衰期约4~9h,70%肝脏清除。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头昏、共济失调、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复视、低血钠、皮疹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患者发生低血钠的可能性增大。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服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癫痫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抗癫痫药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抗癫痫药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