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内容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5 00:05:38     阅读:

《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刊发了赵宪章和白云先生的《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一文,该文依据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2000-2004年收录'中国文学“研究的论文、作者和引文数据,发布了近五年间中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和论著的影响力报告。笔者读后感慨颇多,一方面是欣慰,因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量化统计评价数据平台,可以及时反映当下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些状况;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困惑,这就是,该文仅仅依据这种量化统计,就作出'影响力“的判断,并对当前的文学热点和难点问题,作出简单结论,实在令人担忧。因此,笔者想就该文中有待商榷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几个不可靠的结论

《报告》一文仅依据CSSCI数据库2000-2004年间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发文作者数量、发文数量和被引论文论著数量的逐年增加,就得出一系列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文章的依据是三个数据:一是五年间发文作者数量(不合并同姓名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1234名,增长率超过28%;二是五年间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1073篇,增长率为36%;三是五年间发文的引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3527篇次,增长率超过33%。依据这组数据,文章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下面我们且看看这些结论是否可靠。

结论一:'说明中国文学的队伍不仅是数量的扩张,发文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并且,就增长率而言,后者还超过前者,即‘质’的提升超过‘量’的扩张。“

按该文作者原意,'中国文学的队伍“是指'关于它的学术研究“的学者队伍,而不是指热爱中国文学、从事中国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整个文学队伍。但该文作者多次混淆概念,有意扩大概念外延,所以,我建议将'中国文学的队伍“改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队伍“,这样才不至于造成理解的歧义。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被引用的增长率只超过了论文作者的增长率,却低于发文的增长率。发文篇数增长最快,增长率最高,可见不是'质“的提升超过'量“的扩张,因为衡量质量(或叫影响力)的标准是所发文章在近几年中被别的论文引用次数。这说明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和其它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一样,科研文章数量增长快,质量却不高,影响力也不大。例如,从1994-2004年的SCI数据看,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是不成比例的,论文数量排名居世界第9位,但论文被引用次数仅排第18位,我国每篇论文平均被引证次数更低,排世界第124位。...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