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内容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9例临床观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6-16 04:31:49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目的:观察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7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红外线照射,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经通腑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E2、P水平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疼痛,其机制与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

【关键词】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温经通腑汤;性激素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101-03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多发生于年轻女性,30岁后其发病率逐年降低,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等症状体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常规治疗主要是应用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改善症状体征,但仅能够产生短时缓解效用,并无根除效果。中医认为,寒湿侵体阻脉,以致血瘀不行是原发性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2]。笔者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97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年龄23~28岁,平均(25.19±3.02)岁;病程1~3年,平均(1.93±0.20)年;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8例。观察组49例,年龄22~29岁,平均(25.21±2.99)岁;病程1~3年,平均(1.95±0.19)年;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实验室、B超、腹腔镜等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3],纳入患者年龄<30岁,发生于初潮6~12月后,腹痛、腰痛或股内侧痛,呈痉挛性,中医症见肢体冷痛,面色苍白,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月经量少,淋漓不尽,辨证为寒凝血瘀型[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9例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9例临床观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