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月工作计划 > 内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18 04:08:29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对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台征(IMS)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特点、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为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对22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血清病原抗体检测(于发病7~10d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9%,其次为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6.3%,合胞病毒、腺病毒及风疹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为9%;混合两种病原抗体阳性率达13.6%,病原不明2例。结论 小儿传单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巨细胞病毒、支原体,其次为两种病原混合感染,其他病毒单纯感染稍少见。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临床特征

经典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多发,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见嗜异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1]。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EB病毒外,传单中有5%~10%的病例是由非EBV的其他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肺炎支原体(MP)等感染引起[2],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淋巴细胞,与EBV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由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过敏引起者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为了解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总结临床经验,将我院自2010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22例,进行分析其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传单综合征患儿共2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肝功能损害;②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或异形淋巴细胞绝对值>1×109/L;③嗜异凝集试验阴性或嗜异凝集试验阳性而豚鼠肾吸附后试验转为阴性;④EB病毒-IgM阴性;⑤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查血EB-DNA-PCR<5.002E+02拷贝/ml。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11岁(~1岁2例,~3岁3例,~7岁9例,~11岁8例),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标准。

1.2方法 所有患儿于发病1~2w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