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月工作计划 > 内容

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23 04:07:13     阅读:


  摘 要: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拐点时期。本文以长期变迁的视角,着重对明初至清中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其中主要包括鼓励农业种植业以外的多种经营、松弛自古形成的重本抑末政策、废除阻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匠籍制度,以及推行以'一条鞭法“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制度改革等。以此弥补以往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明清时期政府政策的积极效应重视不够的状况,并试图进一步证实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关键词: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原始工业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6-0039-06
  
  一、引 言
  
  中国经济史学界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在传统农业社会,政府的作用仅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不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研究传统农业社会政府积极经济政策的成果不多,在笔者所见到的文献中,许涤新、吴承明编著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仅从'封建上层建筑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反作用“角度,用了极少的篇幅,概略叙述了明清以来政府对内对外的几项经济政策,但述评的出发点是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比较系统地研究清代政府经济政策的著作是高王凌撰写的《活着的传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史学家黄仁宇曾对此书有过较高评价[1],但该书仅限于清政府针对人口、粮政和工业问题的经济政策,对其他方面尤其对明代的政府经济政策尚未涉及。显见,以往学术界对明清时期政府政策积极效应的研究也是相对薄弱的。
  以道格拉斯•C.诺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史学家所建立的理论框架,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他们在对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使国家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中心,在任何关于长期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将占据显要的一席“[1]。事实上,经济政策是国家机器的必然产物,只要国家及其政府机构的活动存在,相应的经济政策与制度安排也就必然存在。搜寻相关的历史文献可以发现,明清时期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有效。它不仅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原始工业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当然,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忽视消极政策和制度的负面作用。本文在此只是试图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弥补以...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