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范文 > 内容

玉米丝黑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2 04:30:12     阅读:

摘要 对我国玉米丝黑穗病基本现状、侵染时间、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为了解丝黑穗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丝黑穗;孢子;系统性侵染

中图分类号S435.1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564-03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025,201203110013)。

作者简介任志强(1973- ),男,山西运城人,副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的土传病害[1],侵染时间多在苗期,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holcisorgh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菌属于孢堆黑粉菌属担孢子亚门。丝黑穗病直接影响玉米的雄穗、雌穗的生长发育,发病程度因地块和品种的不同有异,平均发病率为15%~20%,严重地块达60%以上甚至绝产[2]。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和气候多变等因素影响,玉米丝黑穗病害呈现回升蔓延且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玉米的生产。为此,笔者对我国玉米丝黑穗病基本情况、侵染时间、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提供借鉴。

1我国玉米丝黑穗病基本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迅速蔓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发病较重,黄淮海局部冷凉地区也较严重[3]。20世纪80年代,随着抗丝黑穗病玉米自交系P138、齐319等的应用,我国选育出一批抗病新品种,该病得到一定控制,但玉米丝黑穗病仍然危害我国玉米的生产。据统计,2004~2006年辽宁山区每年发生面积都在4 000 hm2以上,平均发病株率16.5%,减产240%。2007年,黑龙江部分市县玉米丝黑穗发病率为150%~200%,严重地块达到60%以上。2008~2010 年山西长治因玉米丝黑穗病累计减产19 万t,忻州市忻府、原平、定襄3县(市、 区)每年发病面积 5万~6 万hm2。西南山区个别年份个别地区发病率高,2001年四川省宝兴县1个乡发生非常严重,几乎绝收。

2我国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研究主要集中在丝轴黑粉菌的分化、玉米抗丝黑穗的机制和对抗病基因的QTL定位上,通过探索病原菌生理特性、抗病机制和抗病基因等方面,为病害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1丝黑穗病原菌的分化玉米丝轴黑粉菌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理类型,不同生理类型的菌株具有不同的侵染率和致病力水平,同时也表现出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寄宿差异。...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玉米丝黑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玉米丝黑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