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范文 > 内容

谁变文学定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7:26     阅读:

河西对话小引

我们前年调到南京工作,许多从未谋面的朋友现在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能说的话差不多已经说尽,只剩下文学了。说得多了,心想不如整理出来,也算是雁过留痕。

来南京后,将家安在龙江小区,在南京秦淮河的西边,人称'河西“。在南京求学时,这里还是大片农田,现在早已是高楼林立。河西新城与河东老区恰成对照,新与旧的对峙互渗构成这座六朝古都城市当下的文化格局。而且我们的聚谈也大抵是在旧中求新,于是暂且定名为'河西对话“。

经常聚在一起的有南京大学的张光芒博士、南京师大的贺仲明博士和我们年轻的老朋友何平先生。我们每次聚会讨论一个话题,并推请一位作为召集人,由他提出主要观点,安排结构,收拾整理。这次谈的是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来,在一个学术话语潮起潮落的时代,对'权力“的追逐愈趋激烈。这会对文学研究构成怎样的影响,文学在这些'研究“中又会变幻成怎样的面目,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感谢《文艺评论》及主编韦健玮先生,听了我们的设想后,慨然提供版面刊登这些对话。

是为引言。

汪政 晓华

2004.5.23 南京河西

河西对话之一



召集人:贺仲明

参加者:汪政 晓华 何平 张光芒

贺仲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已显得越来越迫切,不可回避了,比如当代文学的评判标准。旷新年等人在去年的《南方文坛》上撰文对8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运动提出质疑,认为这一口号所蕴涵的评判标准依然是政治标准,只是从以往的'左“转向了现在的'右“。当代文学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很相似,就是文学标准尚未真正建立,其背后寓含着'谁为文学立法“的关键问题。

汪政:标准、经典连同文学史意识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本身就非常有意味,一是原先不成问题或自以为解决了的问题实际上依然是问题。比如标准,这本来可能是一个经验性的相对性的概念,40年代统一了,然后80年代再来质疑、颠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去统一,没事,你统一了,再想不统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晓华:我认为,文学研究在其话语过程中应当保持相当的空间与弹性,体系、概念、逻辑、明晰要给经验、现象、感觉与模糊留下余地。比如标准,从宏观上看,就是一个经验与'惯例“的产物,是作品与读者反复选择、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是文学与非文学斗争与妥协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谁变文学定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谁变文学定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