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怎么写 > 内容

《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8:06:19     阅读: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病逝于西安。然而,长篇小说《白鹿原》引发的争论,并没有终结。1993年《白鹿原》(以下简称《白》)初版,三个月三次加印。1998年获茅盾文学奖,正版销售50万册,盗版不下100万册。 ① 據统计,2016年为止,《白》相关的学术专著23部,中文学位论文88篇,中文期刊文章与论文1900余篇。 ② 然而,《白》是不是经典?《白》的综述、经典化探讨文章很多,但多秉持肯定论和本质论观点,一是易忽略、遮蔽批评性文章,以偏概全;二是将接受史研究搞成资料汇编,不能深入《白》经典化背后的当代文学史症候。 ③ 笔者从《白》经典化过程入手,不以'经典永恒“为思维方式,也不取单纯建构论文化研究,而是将经典化作为'问题“,将《白》放置于20世纪90年代与'十七年“、80年代的结构关系中,探讨争议内在因素,更深层地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困境与机遇。

佛克马较早在中国提出经典问题,提到社会场域不同权力话语对经典的建构性,即经典总是被动建构起来的。 ④ 相对佛克马文化研究式建构思维,布鲁姆更强调经典永恒作用,构造'影响”焦虑“、'冲突”竞争”超越“两阶段论经典谱系生成模式。竞争性、焦虑性、普遍性和审美陌生性,成了经典文学标准。 ⑤ 福柯认为,话语的经典性来自区隔和通约策略,一是通过注释,不断地将新阐释加于原始意义之上;二是稀缺性追求,通过核心价值坚守,保证话语核心意义通约;三是学科原则,通过谱系化和话语分类实现话语控制;四是通过言语惯例或仪式,形成共同恪守话语信条的信仰群体。 朱国华:《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第14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童庆炳综合几派思维,认为经典有几个要素:(1)文学作品艺术价值;(2)文学作品可阐释空间;(3)特定时期读者期待视野;(4)发现人/赞助人;(5)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6)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要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经典化过程,除了文学品质外,意识形态、读者反应、出版业与文学批评的塑造,都是经典化的重要因素。

《白》的经典化有几个节点,一是刚出版时史诗、现实主义、民族秘史、传统回归的争论;二是获茅盾文学奖;三是电影改编。《白》的经典化,也有区隔的稀有性(获奖、入选各类榜单、文学史、语文教材),注释与阐释(学术文章、专著和博硕士论文),分类衍生(舞台剧、话剧、广播剧、电影、电视、...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