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分类 > 内容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7 04:34:13     阅读:

摘要:本试验对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板栗拟茎点霉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病原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氯化铵和甘氨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6。病原菌分生孢子在清水及多种营养液中均可以直接萌发,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相对湿度为85%,最适pH值为50

关键词: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Q949.3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4-0052-04

板栗是山东重要的干果产品之一。自2004年以来,在山东泰安、济南、潍坊、临沂等几个板栗产区相继发生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板栗褐缘叶枯病(Phomopsis mollissima Y.Z.Hua&S.X.Jiang),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板栗叶片上初期产生褐色斑点,随后病斑迅速扩大,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病叶9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落叶,10月中、下旬二次发芽抽梢,新发枝梢冬季枯死,又极易诱发板栗疫病,引起林木整株死亡。近几年来,该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给各地板栗树生长和产量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如泰安市徂徕山林场2005年十年生板栗树死亡800余株,2006年死亡9000余株,减产近15×10kg。根据目前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板栗叶斑病类的文献,均没有对该病害的报道。2007年开始,作者对其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试验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株:板栗褐缘叶枯病叶采自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光化寺林区。采带有病斑的新鲜板栗叶片,在病斑的病健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按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经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单孢分离,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供试孢子:将病原菌菌饼接种到PSA板栗汁培养基上,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12d左右在呈灰褐色菌落上开始产生载孢体,载孢体25℃条件下培养40 d左右产生成熟的甲、乙型分生孢子,在15~25℃变温、散色光的条件下易破裂,释放出成团的桔黄色黏稠状溢出物,即甲型孢子,作为本次试验所用孢子。

1.2 研究方法

1.2.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选用PS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5 g、清水1 000 m1)、PSA板栗汁培养基(马铃薯200 g、板栗汁5 g、蔗糖20 g、琼脂20 g、磷...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