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 > 内容

叶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0:33     阅读:

摘 要:叶芝早在20世纪10年代后期被译介到中国,至今已近百年。中国文学界对叶芝的译介过程经历了介绍、借鉴和系统研究三个阶段。本文通过概述叶芝在中国的译介简史,梳理其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对其在中国的经典化过程进行探讨。近百年来,中国的叶芝译介与研究逐渐深入,中国学术界对叶芝的认识趋于客观全面,而叶芝能否在中国文学语境中成为一名'经典外国作家“取决于中国的叶芝翻译者、批评家、读者、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等因素。

关键词:叶芝 中国 译介 接受

一、叶芝在中国的译介简史

叶芝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自从其有生之年到现在,近百年时间,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不断深入和全面。

20世纪10年代后期开始被译介到中国。

最早介绍叶芝的是沈雁冰(茅盾)。茅盾在《学生》第6卷上发表的《近代戏剧家传》中,就对叶芝作过简要介绍。1920年,茅盾又在《东方杂志》第17卷第6期(1920年3月10日)上发表了他翻译的叶芝象征主义戏剧《沙漏》。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1921年1月10日)发表了王剑三翻译的叶芝诗歌《忍人》。同年的《文学旬刊》第20期(1921年11月21日)上发表了滕固的介绍文章《爱尔兰诗人夏芝》。《小说月报》第14卷第12号(1923年12月10日)对叶芝进行了隆重的介绍。该期登有郑振铎写的《一九二三年得诺贝尔奖金者夏芝评传》以及署名'CM“和'记者“的《夏芝著作年表》和《夏芝的传记及关于他的批评论文》。1923、1924年,《文学》第97、99、104、105期先后刊登了西谛(即郑振铎)的《得1923年诺贝尔奖金者夏芝》、仲云的《夏芝和爱尔兰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叶芝诗歌《恋爱的悲哀》(仲云译)和《老妈妈的歌》(赵景深译)以及《夏芝小品》(王统照译)。

刘延凌、王统照也做了大量的翻译、评论方面的工作。刘延陵在文章中介绍意象派诗运动领袖孟罗在《诗的杂志》中所引用叶芝的诗论:

'旧诗中一切不自然的语句我们都厌倦了。我们不但要除去装饰堆砌的辞句,并要除去所谓‘诗的用词’。我们要除去一切矫揉造作的东西,要叫诗的文字即如说话,且简单如最简单的散文,而成为心的呼声“。

文学研究会的王统照曾大力介绍叶芝的诗。1923年《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号“上刊登了王统照译的《无道德的梦境》。1923年,《诗》第2卷第2号(1923年5月15日)发表了王统照的专论《夏芝的诗》,详细介绍长诗《奥厢的漂泊》(The Wanderings of ...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叶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叶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