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 > 内容

小组作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保障机制探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29 06:51:25     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授人以渔,小组作业的考核方式在设计原理上有益于学生更好的挖掘自身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因而小组作业在高等教育中的使用日益频繁,但不科学的使用无法保障其效果的发挥。本文尝试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型对小组作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保障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其实施当中需要考虑并设置的前提条件,旨在确保学生通过小组作业能够更好的吸收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如何良好的合作。
  【关键词】小组作业 组间差异 社会惰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22-02
  一、我国高等教育中实施小组作业方式的意义
  小组作业是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主流考核方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行为习得和表现的重要形式。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可以在组员之间提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榜样示范性,组间自发形成的有效讨论,是组员间交流收获的过程,也是合作学习的良好实践,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自然将各组员的新近学习成果与原有知识结构相融合,因此,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小组作业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扎实全面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高等教育中小组作业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小组作业的考核方式,但效果却大多未达预期,常常出现组员在完成小组作业时付出少于完成个人任务的社会惰性,即'搭便车“行为,本文认为该问题的产生不在于考核方式本身,而源于该方式采用时所植根的土壤有别。
  自McGrath于1964年提出输入一过程一输出模型( inputs-processes-ouputs,I-P-O)后,该理论一直是研究团队有效性的主流观点,该模型的要义即通过一系列输入因素的相互结合,影响组织内的过程,进而影响组织的结果。输入环节包含三类因素:首先,是个体层面因素,比如成员能力、个性等;其次是团队层面因素,如任务结构和规模、外部领导的影响;最后是组织层面的因素,如任务特征和奖励系统。过程环节主要是包括团队中的人际互动质量及一些社会心理因素。输出环节主要考虑团队的有效性。Gladstin(1987)和Heckman(1990)指出,团队有效性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衡量:第一,是团队绩效,即团队的工作是否能满足需要和接受检查或是否能满足数量、质量和时效方面的要求;第二,是团队成...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小组作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保障机制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组作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保障机制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