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烟草 > 内容

人文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5 21:18:29     阅读:

摘 要:在现实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实践中,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人文失落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学评价最终目标的实现。为改变现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根本目标,确立教师评价主体地位,突破单一和封闭的量化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人文;失落;复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74-03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人文思想“应体现在教师教学评价中,要倡导一种人文精神,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包括对人性和个性的尊重、对应有权利的维护和对内在需求的观照等。然而,在现实中,教学评价却存在着价值上的错位及过多地关注评价的管理功效及科学范式的追求等,忽视了人文价值在评价中的实现。

一、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人文理念缺失的表现

1教学评价目的的功利化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鉴别和改进等多种功能,可服务于多种目的,有研究者将其归结为管理目的和发展目的[1]。当前的教学评价实践往往以管理目的为主,更多地关注评价结果的功用性,似乎教学评价就是一种鉴别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手段,往往会根据鉴别的结果对教师予以奖惩。部分高校把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直接用于对教师的聘任和晋级等人事决策中,全然不去认真分析评价结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功利化的做法遮蔽了教学评价的本真目的,忽视甚至排斥了评价在促进个人自身完善方面的非功利价值,漠视了教师作为'人“的精神需求和个体尊严,使教师很难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2教师角色的边缘化

评价活动完全由管理者在操纵,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始终作为'局外人“。对于是否需要评价、如何评价、评价什么和何时评价等问题,被评者没有发言权,最终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结果。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及交流的平台,造成了教师在信息交换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无法实现与学生、同行和管理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与互动沟通,也难以实现在沟通、理解基础上的反思、改进和提高,致使这种评价极易造成教师和管理者之间认识上的分歧和误解,导致教师对教学评价产生抵触情绪。教学反思的自我评价往往被高校忽视,并将其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在教学评价机制中不予引导和重视。事实上,反思是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一个关键...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人文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人文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