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邮政 > 内容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关于课程创新的几点思考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0:17     阅读:


  [摘要]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系统的管理配套问题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注意,而对课程和教学的创新则稍显薄弱。本文试图对这一领域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中国高校教学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课程创新 思考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观、目的观及发展观
  
  高等教育的功能观是对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其各种作用(或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过去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功能,二是个体发展功能。过去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值得一提的是从社会学角度所揭示的高等学校的两个重要社会职能:其中之一是社会升迁职能。它使进入高等学校并获得文凭的人能够在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上比未进入高等学校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高等学校的这一职能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的观则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结果的期待。宏观层次的目的观是对整个社会或国家高等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目的观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没有目的,人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目的观不同,学校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在总体上就会不同。
  发展并不单纯指数量的增长,不仅涉及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也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目标、形式、途径、条件、布局、宏观结构、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问题。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观是对所有这些方面所持的看法。
  
  二、加强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专业队伍建设
  
  纵观国外近几十年来的课程改革,无不是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美国从20世纪初以来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在国际课程改革中最有代表性。他们每一次课改都有课程理论的支持。有人把20世纪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概括为前后相继的9种流派,即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范式、结构主义课程范式、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导的课程范式、实践的课程范式、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这9种课程理论在美国20世纪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依次发挥着作用,指导着美国的课程改革实践。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课程研究与开发组织共有130多个,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1)课程的关系理论;(2)合理性理论;(3)课程的过程理论;(4)课程结构化理论;(5)课程实施理论。德国...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关于课程创新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关于课程创新的几点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