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煤矿 > 内容

以案例为素材,以教材为载体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19-12-27 17:17:20     阅读:


  【摘 要】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必修课程,《政治与法治》这一教材中始终渗透着法治意识,法治意识贯穿于该教材的始终。如何在法治的议题下完成法律的课程教学目标,使法治意识得到渗透是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情境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法治议题探究中以案例为情境,以案例分析法作为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如何,值得我们开展深入探索。
  【关键词】课标;案例;法治意识;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41-03
  【作者简介】王德明,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01)教师,高级教师。
  一、案例、案例分析法的概念
  案例通常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深刻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的表达,案例的运用往往能够产生出事实胜于雄辩的良好效果。因此,案例在游说、劝说、谈判、写作和辩论中往往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法律案例就是基于一系列的法律事实,带有典型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一些法律实例作为教育或者说教的载体,以获得法律知识、法律警示,使之成为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稱个案研究法,起源于1880年的哈佛大学,开始时主要是用于培养公司企业得力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广义的案例分析并不限于企业管理,也被普遍借鉴应用于教育培训、法律普及、各项宣传以及课堂教学。如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列举事例,通过举例说明来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例分析说明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司法案例分析说明公民履行遵守宪法与法律基本义务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的立法实际,分析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坚持依法立法的重要性等。
  二、案例分析法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价值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当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占据相当的比例。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是非对错不明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要求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要积极正确地及时引导,及时补充法律知识,提升学生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显然仅仅通过法律条文的说教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我们还需要通过法律案...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以案例为素材,以教材为载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以案例为素材,以教材为载体.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