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会计 > 内容

从作用机制扼住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源头”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19 04:06:13     阅读:

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欧洲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临床实践指南;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纪念斯隆一凯特琳癌症中心及欧洲肿瘤研究所等几大肿瘤专科治疗中心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心脏病学单元,以应对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从国际情况看,北美国际心脏一肿瘤学会及加拿大心脏一肿瘤网络相继成立,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以及其他众多学会与期刊近期更是专门发出述评与呼吁。肿瘤心脏病学(Onco-cardiology)由此应运而生。

2016年11月18-19日,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等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CCOC2016)在大连召开。首次在国内联合心血管病学和肿瘤学的众多专家共同参与,来自海内外相关影像科、放疗科、血液科、心外科、心内科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此次学术盛宴。

开幕式学术报告会上,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强教授介绍了抗肿瘤治疗的心脏毒性相关基础研究进展。他表示,随着肿瘤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治疗药物引起心脏损害的相关报道也在增多。很多靶向药物在II、III期临床研究时,最大的担忧是引起心脏毒性。以往在设计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时未考虑造成的心脏损伤,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此外,免疫药物的心脏毒性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了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所致的心脏毒性。未来在肿瘤药物研发阶段如何预防心脏毒性,可能将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心血管和肿瘤两大学科的合作将会解决很多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明确机制。预防靶向药心脏毒性

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毒性(CTACVT)的不同临床表现来看,抗肿瘤药物分为蒽环类及其衍生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心血管损伤有左室功能不全(LVD)、心力衰竭(发病率0.2%-8.7%)、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注射液(5-FU)、卡培他滨、阿糖胞苷,心血管损伤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心肌症、心肌心包炎、心源性休克1;紫杉类(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心血管损伤为HF、心肌缺血、LVD、心律失常);长春碱类代表药物有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心血管损伤为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烷化剂代表药物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心血管损伤有左室功...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从作用机制扼住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源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作用机制扼住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源头”.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