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城建 > 内容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治疗效果观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11 04:29:43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 均接受病原菌检查及临床针对性治疗, 观察病原菌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儿中真菌感染占3.13%, 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3.75%, 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3.13%。所有确诊患儿均行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强化病原菌培养, 联合抗感染方法, 可改善患儿预后, 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79

研究证实,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时有发生院内感染, 若处理不及时, 易引起败血症, 威胁患儿生命安全。近年来, 在临床上, 往往以放宽使用抗生素、严格感染控制为策略, 导致耐药菌株及条件致病菌呈增加态势,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 及时掌握新生儿院内感染细菌分布种类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对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改善抗生素耐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1]。为了深入探究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64例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研究,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院内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26例, 入院时日龄30 min~20 d, 平均日龄(5.87±1.03)d;4例胎龄在30周以下, 8例30~32周, 32例32~36周, 20例37周以上;出生体重2例<1000 g, 6例1000~1500 g, 14例1500~2500 g, 42例>2500 g。

1. 2 方法

1. 2. 1 病原菌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行院内感染标本采集, 主要检测的菌株涵盖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采用血瓶进行病原菌培养工作。具体方法:将标本置入血培养瓶内, 维持温度36℃, 每间隔6 h进行1次监测;接着, 对阳性标本进行转种、分离处理, 若培养5 d后未呈现阳性, 则应用血平板进行盲传处置, 于36℃环境下放置2 d;若血平板培养仍呈阴性, 则显示无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治疗效果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治疗效果观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