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城建 > 内容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30 04:05:40     阅读: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血流动力学优化;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62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24

心脏骤停者由于受到全身性缺血与再灌注的影响,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极易产生广泛的组织、 器官损伤,即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_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以往称'复苏 后疾病“。但当心脏骤停的病人再次获得自主循环后,第二个、更复杂复苏阶段刚刚开始。 为了引起临床医生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高度重视,提高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与存活者的 生活质量,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发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共识报告》,提出心脏骤停后综合 征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障碍、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持续诱因性病变[1]。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由于全身性缺血与再灌注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存在血流动力学障 碍,因此,对早期血流动力学的优化,是减轻组织、器官损伤的防范性治疗策略,对提高患 者生存率与存活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血流动力学优化是恢复及维持全身组织氧供和氧 耗平衡的一种目标治疗。优化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重症监测,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并争取在 自主循环恢复后几个小时内达到血流动力学优化。

1 重症监护

心脏骤停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通常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监护,这是进行血流动力学优 化的基本要求与前提条件。重症监护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脑 监测。基础监测包括连续心电监测、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包含膀胱 、食管温度)、尿量、动脉血气分析、血清乳酸盐、血糖、电解质、全血细胞、胸片等;血 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超声心动图与心输出量(无创或通过肺动脉导管)监测;在此基础上,救治 机构可根据技术条件和患者病情,提供脑监测(脑电图、CT或MRI)。

2 血流动力学优化参数

2.1 平均动脉压:对于PCAS临床医生既要考虑缺血后脑灌注的压力需要, 也要考虑到由此给心脏所带来的负担。由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脑血管压力自身调节功 能丧失殆尽,故脑灌注就取决于脑灌注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但因心脏 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颅内压增高现象并非常见,所以平均动脉压成为决定脑灌注的主要 因素。研究表明,院外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将平均动脉压目标维持低...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