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城建 > 内容

阚凯力:我从没想过不回来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8 04:11:03     阅读:

阚凯力,改革开放后第一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他结束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业。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还有异域高校留给他的全新的技术管理理念,回到了国内,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电信改革的事业当中来。

记者在Google搜索网站上,嵌入'阚凯力“三个字,跳出来几百甚至上千条资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媒体就有关电信问题采访阚教授的内容。电信业内一旦出现某种新的变动,国内的记者已经习惯性地拨通阚教授的手机。以致于阚教授开玩笑地说:'我国电信业发展变动这么快,每天几乎都有新问题出现,如果哪天没有记者找我,我真的会觉得不太正常··“

花的钱是别人的三倍

阚凯力3岁随父母留学去了美国,5岁又随父母回到中国。

十四岁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恰好也赶上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阚凯力真正在清华大学电子学系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之后就被分配到张家口无线电厂,一呆就是好几年。

1976年,阚凯力被安排在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作通讯系统设计工作。1978年,全国开始招考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时,凭着以前学习的基础和工作中的积累,阚凯力进入了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教委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决定从这批研究生中选拔英语较好者出国留学。借助年幼时的点滴英语基础以及当初培养的浓厚的语言兴趣,阚凯力有幸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当中的一员。

是年已经33岁的阚凯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除了享受出国深造的待遇外,花的学费竟然是别人的三倍。鉴于他在国内行业内已经彰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中科院院士叶培大和导师蔡长年双双向美国斯坦福大学推荐。而该校是全美国收分最高、学费最昂贵的学校。临行前教委的一位处长曾对他说"派你到斯坦福大学不容易,为你花的钱在其他学校派三个都够了。"自始至终,这句话伴随着阚凯力,他感受到的重担似乎也要较别人重三倍。

到美国学习,首先就要选择好合适的专业,既适合自己,又是国家急需的。阚凯力清楚地记得一件事:在他联系到斯坦福大学入学时,曾经要给美国去电话。当时,打国际长途必须到全北京唯一的西单电报大楼填写话单,递进去之后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等待。看到大厅里到处都是等着打电话的人,只能多花几倍的钱加急、再加急,但仍然几次都是一等就是一天,直到服务员说:小伙子,明天再来吧,美国那里已经是深夜了。后来到美国一看,不但每个办公室、每家都通电话,连每个学生宿舍里都有电话,电话在国民经济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阚凯力:我从没想过不回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阚凯力:我从没想过不回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