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工会 > 内容

大类招生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5 21:01:53     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陆续开展大类招生。文章基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就工商管理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不足,探讨出新的大类招生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引入国外人才培养周期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关键词】大类招生;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大类招生背景下外语类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71006806B)。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近年高校的热门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与企业转型,不同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综合化趋向,这对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类招生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赋予了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志愿的机会,克服了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在充分了解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科的前提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将大类招生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而大类招生培养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而言,首先面临的是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因此,如何改变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克服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的弊端,设计与大类招生相适应的崭新课程体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传统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专业性不足

中国院校普遍坚持'通专并行“的原则,从学生通识基础课作为专业课的根基的视角出发,安排大量时间在通识课程上,对于专业课程重视较少,导致通识课程与专业类课程之间的比例为4∶5,专业课程时间的压缩导致不少专业课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知识只停留在浅层表面,没有案例深入剖析。

相比之下,德国大学会更加专注专业知识的教育,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为1∶19。尽管中国工商管理类学生在大学阶段所修的课程要比德国学生要多1000个学时,但是德国学科交叉融合,课程综合性更高,为工业、科技等产业领域培养优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不仅如此,作为商学院界的领头羊,美国的商科院校在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上也强调科学性。在构建课程框架时,针对工商管理类课程广泛性这一特点,整合课程内容,强调课程的衔接度和综合性,构建通才教育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大类招生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类招生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