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工商 > 内容

民国时期重庆的“立体城市交通”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17 06:51:28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ycq/hycq201607/hycq2016070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ycq/hycq201607/hycq20160708-2-l.jpg
  谚语'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道出了重庆城的地形特征。一直以来,山城崎岖不平的地势与蜿蜒曲折的山路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式。民国时期的重庆,公路上有小轿车和公共汽车,平路上有人力黄包车,坡坎上有山轿,水里有渡船,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构建起一张'山城立体交通网“。
  公共汽车供不应求
  重庆市的公共汽车公司创立于1934年。创立之初,运行的线路仅有两条:一条为曾家岩至过街楼;另一条为过街楼至菜园坝。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公共汽车公司新增了第三条路线,即大溪沟至化龙桥。公共汽车因为便捷、经济,成为重庆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但仅有的3条公交线路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尤其在抗战爆发后,物资缺乏,物价陡增,交通状况更为窘迫,仅有10辆汽车能够正常使用。
  据《新华日报》报道,1944年重庆市共有49辆公共汽车,每天载客约20万人。其中,城区内有21辆公共汽车,9辆为特别快车城郊有28辆公共汽车,分别到北碚、青木关、小龙坎、石桥铺、九龙坡、化龙桥,以及海棠溪到南泉。当时,重庆有40名公共汽车司机,70余名售票员。3个汽车保养场则分布在曾家岩、国府路和小龙坎。此外,在高滩岩尚有汽车修造厂一所,制造车身及汽车零件。
  公交车每到一站,上百候车者摩肩接踵,而车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无立锥之地,等车市民往往只能叹息与失望。而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至少一个小时,市民大多是苦等无果。女作家思红对当时重庆的公交车有着深刻的记忆,她说:'在重庆要坐公共汽车,除了在曾家岩或是过街楼,两头的起站比较略为容易一点,否则,非先练就功夫,莫想吊得上去。“朱自清对此也曾回忆道:'至于公共汽车,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半路要上下,得费出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时我总是起点上终点下的多。“
  人力车夫兀傲孤高
  公共汽车的稀缺,使得人力车应接不暇。据1937年11月30日重庆市政府社会科统计,重庆市共有2091部人力车,人力车夫2831人。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民国时期重庆的“立体城市交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民国时期重庆的“立体城市交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