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电力 > 内容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在地铁车站》赏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1 21:14:35     阅读:

摘 要:认知语言学主要由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来表征。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庞德名诗《在地铁车站》的语言所体现的认知特征和作者的诗学意图。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经验观 凸显观 注意观 《在地铁车站》

一、引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名诗《在地铁车站》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全诗仅由两行诗句、十四个单词组成(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尽管该诗很短,但在英美诗歌史上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学者主要从意象、文体、翻译等视角对该诗进行了研究{1}{2}{3}{4},但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视角来对其进行解读的文献尚不多见。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种范式,认为人们的日常经验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入手,来研究《在地铁车站》一诗的语言体现了哪些认知特征,以及诗人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实现自己的诗学意图。

二、经验、凸显、注意””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

Ungerer & Schmid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由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来表征。经验观认为,人们对事物的描写不仅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其意义进行更为丰富和自然的描写,包括隐喻。{5}{6}比如,我们在描述一间房屋时,不仅仅局限于对它的大小、材料、朝向等特征进行客观性描述,而往往会对它给观察者的感受进行主观性描写,比如沈从文就用了例(1)的句子来描述酉水中游的山村房屋。

(1)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沈从文,《边城》)

除了客观描述这些房屋的位置和建筑材料外,作者还用了'朗然入目“'妥帖“'调和“'愉快“等话语来描述这些房屋给他的主观感受。

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作者往往基于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通过隐喻、转喻等来借物言志、借景抒情、阐发哲理等。譬如,在例(2)中,诗人运用了容器隐喻,用动词'含“和'泊“将西岭的积雪和东吴来的行船巧妙地纳入到'窗“和'门“的容器之中,视角独特、构思精妙,令人回味无穷。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凸显观认为,人们往往是根据信息的突出程度来选择和安排语言结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在地铁车站》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在地铁车站》赏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