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不忘初心 > 内容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4:25     阅读:


  摘要:以《核电站与环境安全》为例,重点介绍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的实施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为目标,分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成绩考核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包括混合式教学、案例法教学、小组英语研讨、在线平台、名家讲座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措施,最后系统评价了该通识课程的建设成效与存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核电站与环境安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111-03
  一、引言
  早在2003年,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掀起通识教育改革,原有公共基础课改为'通识教育课“,开创'武大通识1.0“。经过10年的经验积累和大力建设,至2013年已形成'武大通识2.0“。2016年,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与海内外通识教育体系现状,武汉大学进行通识教育课的第三次改革,正式开启'武大通识3.0“。自2016年起,武汉大学出台《武汉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旨在对通识教育实施顶层设计和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重构通识课程体系。因此,如何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高品质教学与顺利实施,关系到通识教育改革的成败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以笔者讲授的通识教育课程《核电站与环境安全》为例,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开展了充分讨论,力争形成新颖的适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体系。研究成果可为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二、课程概况
  《核电站与环境安全》是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一般通识课程,旨在拓展学生核视野、拓宽核电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宽眼界、熟悉核电发展趋势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该课程总课时32学时,2个学分,至今开设已近10年,上下学期各开设一次,每学期选课人数通常稳定在90”99人。课程内容涉及世界能源消耗与核电发展现状、中国核电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核电站主要装置与运行原理、核电站放射性废弃物处理、核辐射与人体健康、核电站安全体系与安全防护、核安全文化与公共关系处理等基础科学知识。
  通识教育课程的特殊性给选择合适的中文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并未有针对《核电站与环境安全》的专用教材。笔者根据国家能源局等单位的出版资料自拟了课程参考教材与授课课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