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月工作计划 > 内容

对盆周山区苗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3 18:20:28     阅读: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杂居区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现代化与民族性协同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盆周山区汉苗杂居区苗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民族整体存在与个体生存之道的角度指出该地域学校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苗文化学校教育思考

[作者简介]袁宇(1973- ),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民族教育研究。(四川宜宾6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5年四川省教育厅高教科研课题'川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状况的调查“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川教科SB03-027)

[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168-03

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理智地审视历史,审视民族文化,不难发现:一种文化生命力是由其源泉和自身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对外交往的机会与频率,社会环境和活动范围等许多因素所决定的。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世界古国的文明至今多数衰亡,纵有外族入侵之嫌,但深层原因之一还在于民族教育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的衰亡。中国民族教育是多元一体化教育。'多元“主要指文化的多元,不仅包括汉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包括外来的优秀文化。'一体“是指这三部分文化在整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只有走多元一体化教育的道路,才能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好地保留与创新,才能更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民族杂居区实施多元一体化学校教育,促进民族杂居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盆周山区苗文化的背景及研究该区学校教育的意义

本文中的盆周山区苗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是指在川、渝、滇、黔四省结合部的川、渝境内汉苗杂居区的学校教育。

由于苗族长期迁徙、汉民族的大量迁入以及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该地域苗族与汉族聚居的乡镇之间交错分布,汉族多数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坝子,而少数民族(苗族)多集中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之中,苗族聚居区没有单独形成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多数是以苗族乡的形式存在,因此该地域形成了汉苗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苗族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得在苗族这一大范畴下,又有许多地域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内部团结。苗族按血缘宗支进行战斗...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对盆周山区苗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盆周山区苗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