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行业调研报告 > 内容

略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技术引进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19-12-30 04:15:08     阅读:


  内容提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实行了赶超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技术引进无疑是后发国家最快捷的发展道路。1949-1978年,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50年代以'156“项为核心的从苏联的大规模技术引进;70年代前期以'四三方案“为核心的从西方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文革“结束后以加快发展为目的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这个时期的技术引进集中于重工业领域与实现工业赶超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大规模高端的技术引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引进的决策权过于集中,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技术引进;技术进步;赶超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K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150-07
  DOI:10.13483/j.cnki.kfyj.2015.01.03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是却面临着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匮乏、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市场残缺以及国际形势严峻等多重约束。中国与工业发达国家巨大的技术落差,给了中国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工业化赶超的契机。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在1949-1978年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即:20世纪50年代的'156“项建设;70年代初期的'四三方案“;70年代末期的大规模引进。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给中国工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总结1949-1978年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历史经验,对理解中国大国国情,研究今天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历史进程仍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虽然当前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对于后发国家通过先发国家的技术扩散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大多讨论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技术引进。这些理论与中国1949-1978年计划取代市场和企业缺乏自主权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有较大差距。当前学者对于后发国家的'雁形战略“也有许多讨论,这些研究大多以日本与亚洲'四小龙“为蓝本。这些东亚国家抓住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历史契机,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些国家与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集中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的技术引进的历史过程仍有较大差异。中国学术界对1949-1978年间技术引进的决策过程、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从大国视角下对技术引进与工业...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略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技术引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略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技术引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