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不忘初心 > 内容

福建省南安市畲族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4 15:13:20     阅读:

新形势下,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教育生态。美国教育史学家克雷明(Lawrence A. Cremin)(1970)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指出教育不是独立于社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格局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同支持并反过来影响他们的社会有联系[1]。卢君臻(1998)在《教育生态环境简论》一文中提出,任何地区的社会环境都综合作用于教育,其中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状况、文化习俗、价值观等都会对教育活动及其发展产生影响[2]。屈哨兵提出,营造好的教育生态,可以通过政策生态(好教育的顶层设计)、操作生态(好教育的实施策略)、价值生态(好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社会生态(好教育的评价依据)[3]。教育生态理论为开展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提供了更为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福建省南安市四个畲族村教育生态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政策密不可分,教育生态影响着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实施的外部环境。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社会各界重视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共识,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闽南地区畲族村概况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闽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生态。闽南地区有大量散杂居的畲族村民,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作为东南沿海省份之一的福建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对居住在闽南山区的畲族村民研究较少。然而,笔者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地区曾存在不少民生问题,如畲族村民生活水平在五六年前并不高,特别是当地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福建的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0%。南安市的畲族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历史上,由于该地区的畲族偏居山区,人口数量较少,居住分散,教育很不发达,主要表现为学校数量少、教师数量少、缺乏优秀教师、畲族群众接受教育的意愿低、畲族大学生数量少等。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畲族聚居地区的教育质量逐渐有所提高,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笔者调查的主要区域为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这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码头镇有四个畲族村,约有300年历史,分别为坑内、丰美、丰联、...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福建省南安市畲族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福建省南安市畲族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