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不忘初心 > 内容

目标、载体与途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2:00     阅读:


  摘 要: 通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以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途径,具体探讨了考核方式、考核过程、考核评价、考核效果等方面的改革实践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考核方式;专业选修课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道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病灶“。这一难题如何破解?钱老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即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因此'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也就无法产生创新型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则成为上自教育制度制定者和决策者,下至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学生自小学至大学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涉及到知识传授、考核乃至教学管理的诸多环节。仅就大学教育阶段而言,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乃至学生实践等各环节,均涉及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个案,拟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程为载体,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这一途径,谈一下实践经验和体会。
  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如何理解创新型人才,《求是》杂志曾作过一个《怎样培养创新人才》的笔谈,刊发了纪宝成、王生洪、李培根、朱崇实等中国名校校长的文章。纪宝成①等立足于高校管理者的视角,从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的宏观思路出发,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探讨。同时,更有大多数的高校基层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相应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②。
  高校管理者和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普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启发。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来说,诸如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建,等等,每一部分,每一环节,都是创新型人才养成所必备。但是,在这些系统化的模式和结构中,存在着不同培养层次问题。简而言之,在创新型人...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目标、载体与途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目标、载体与途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