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范文 > 内容

何以为师?——兼论教师身份伦理本体的澄明与重构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3-04-09 15:15:04     阅读:

杨 茜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本体即事物存在之根源,是其所是之说。本体的探究是为人类生存活动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在的寻根。从这个意义上看,伦理本体是一种合乎道德的目的性,具有道德承诺和终极关怀性质的目的性价值。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等本体思维转向对'人“的关注,不同于传统形而上本体论把本体看作是一种超验的、不变的存在或精神实体,而对本体的探究转向为人类生存活动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价值性建构。可以说,本体能为人类自身发展提供了一种合乎目的性的价值赋予与追根溯源的思维方式。教师作为存在论和价值论的统一,所寻之根就是'追问存在依据的生命性和精神性活动“。[1]这是教师职业一切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教师而言,这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在属性通过被赋予的外在'身份“得以实现。换言之,身份就是某人或群体标示自己的标志或独有的品质,[2]探讨教师身份就是对'教师是谁“的探讨。然而,在现代性社会常常伴随着'我是谁“的本体困惑,教师若无法澄清身份的本体性,便迷失了师之为师的根本认识。只有回到教师身份本体的澄清和探索,教师才能找到在风险化、不确定性社会中自我认同的道德方向感。正如泰勒对伦理本体的诉求最主要的就是在一个丰富的多元道德文化背景中,追寻和恢复善在道德主体生活中所具有至上的重要位置,通过善构建我们有意义的身份及现代认同。[3]那么,师之为师的存在依据是什么,何以为师?等一系列问题要回归到对'教师“本源的探究。

对'教师是谁“的追问,实际上是对'何以为师“的追问,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何以为师,只能由教育或教师职业本真来规定,不能由外在利益或其他意识形态为依据。因此,只有当师者彰显教育价值时,教师之为教师这个问题才有意义。那么,教师身份是否具有伦理本体,伦理本体能否成为教师身份的存在依据?

(一)逻辑起点:教育目的的伦理规定

教育目的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价值行为的判断等,这是教师身份的逻辑起点,即是理解和分析教师身份的价值基点。

1.我国传统教育目的:培养'君子“之人

我国传统教育目的指向个体的人生,培养人的完美人格是其核心目的。圣人、贤人都是传统社会推崇的理想人格形象。如《孟子》之'‘尽心’,尽此心也,故能‘知性知天’。学者诚知所先后,则如木有根,如水...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何以为师?——兼论教师身份伦理本体的澄明与重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何以为师?——兼论教师身份伦理本体的澄明与重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